纬来体育直播_NBA无插件直播_NBA直播免费高清在线(无插件)_jrkan在线观看

请输入关键字词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比赛信息

文章内容

我要观看北京残奥会的回放_2022北京冬残奥会直播在哪看啊

tamoadmin 2024-08-11 20:46:59

文章目录列表:

北京2008残奥会是第几届
2022冬残奥会观后感300字6篇
2022残奥会观后感800字8篇
观看2022冬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
2022年北京残奥会会标寓意?
冬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1000字
求:北京残奥会开幕式闭幕式nbc版的字幕
北京冬奥会可以看回放吗?
小学生观看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心得体会

2022北京冬残奥会直播在哪看



2022年北京冬季残奥会,是由中国举办的国际性残疾人奥林匹克赛事,将于2022年3月4日开幕,3月13日闭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北京冬残奥会直播在哪看,喜欢可以分享一下哟!

2022北京冬残奥会直播在哪看?

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将于3月4日晚开幕,届时总台综合频道、新闻频道、体育频道、奥林匹克频道、4K/8K超高清频道等电视频道,中国之声、环球资讯广播等广播频率,央视新闻、央视频、央视体育等新媒体平台将同步转播冬残奥会开幕式。

为做好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开闭幕式的广泛传播,经商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授权许可全国各省级卫视频道(不含其新媒体平台)以及澳门特别行政区在遵守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相关版权规则的前提下,同步并机转播总台CCTV-5央视体育频道播出的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开闭幕式信号。

2022北京冬残奥会比赛日程

残奥冰球——国家体育馆

金牌数:1枚

3月5日,预选赛(第一天)

第一场:09:30-11:30

第二场:13:00-15:00

第三场:16:30-18:30

第四场:20:00-22:00

3月6日,预选赛(第二天)

第一场:09:30-11:30

第二场:13:00-15:00

第三场:16:30-18:30

第四场:20:00-22:00

3月8日,预选赛(第四天)

第一场:09:30-11:30

第二场:13:00-15:00

第三场:16:30-18:30

第四场:20:00-22:00

3月9日,晋级赛(第五天)

第一场:16:30-18:30

第二场:20:00-22:00

3月10日,排位赛7v8(第六天)

第一场:18:00-20:00

3月11日,半决赛/排位赛(第七天)

半决赛第一场:12:00-14:00

排位赛:5v6:15:30-17:30

半决赛第二场:19:00-21:00

3月12日,铜牌赛(第八天)

铜牌赛:18:00-20:00

3月13日,金牌赛(第九天)

金牌赛:13:00-15:30

轮椅冰壶——国家游泳中心

金牌数:1枚

3月5日,循环赛(第一天)

第一场:14:35-17:00

第二场:19:35-22:00

3月6日,循环赛(第二天)

第一场:09:35-12:00

第二场:14:35-17:00

第三场:19:35-22:00

3月7日,循环赛(第三天)

第一场:09:35-12:00

第二场:14:35-17:00

第三场:19:35-22:00

3月8日,循环赛(第四天)

第一场:19:35-12:00

第二场:14:35-17:00

第三场:19:35-22:00

3月9日,循环赛(第五天)

第一场:09:35-12:00

第二场:14:35-17:00

第三场:19:35-22:00

3月10日,循环赛(第六天)

第一场:09:35-12:00

第二场:14:35-17:00

第三场:19:35-22:00

3月11日,半决赛/铜牌赛(第七天)

半决赛1v4、2v3:14:35-17:00

铜牌赛:19:35-22:00

3月12日,金牌赛(第八天)

金牌赛:14:35-17:00

残奥高山滑雪——国家高山滑雪中心

金牌数:30枚

3月5日,滑降男子/女子组(第一天)

第一场:10:00-13:10

3月6日,超级大回转男子/女子组(第二天)

第一场:10:00-14:30

3月8日,全能男子/女子组、超级大回转/回转(第四天)

超级大回转:10:00-12:00

回转:13:30-14:30

3月10日,大回转男子组(第六天)

第一场:09:30-11:30

第二场:13:00-15:00

3月11日,大回转女子组(第七天)

第一场:09:30-11:00

第二场:13:00-15:00

3月12日,回转男子组(第八天)

第一场:09:30-11:00

第二场:12:30-14:00

3月13日,回转女子组(第九天)

第一场:09:30-10:30

第二场:12:00-14:00

残奥越野滑雪——国家冬季两项中心

金牌数:20枚

3月6日,男子18公里/女子12公里坐姿(第二天)

男子:10:00-11:35

女子:12:30-14:00

3月7日,男子20公里/女子15公里(传统技术)站姿/视障(第三天)

女子:12:30-15:00

3月9日,短距离(自由技术)男子、女子资格赛/半决赛/决赛(第六天)

资格赛:10:00-11:50

半决赛/决赛:12:00-15:30

3月12日,男子10公里/女子10公里(自由技术)视障、站姿男子/女子7.5公里坐姿(第八天)

男子:10:00-11:15

女子:12:00-13:30

男子/女子7.5公里坐姿:14:00-15:15

3月13日,混合接力4_2.05公里、公开级接力4_2.5公里(第九天)

混合级:10:00-11:30

公开级:12:00-13:30

残奥空冬季两项——国家冬季两项中心

金牌数:18枚

3月5日,女子/男子6公里坐姿/站姿/视障碍(第一天)

坐姿:10:00-11:15

站姿:12:00-13:15

视障:14:00-15:15

3月8日,男子/女子10公里/坐姿/站姿/视障(第四天)

坐姿:10:00-11:15

站姿:12:00-13:15

视障:14:00-15:15

3月11日,男子/女子12.5公里坐姿/站姿/视障(第七天)

坐姿:10:00-11:30

站姿:12:30-14:00

视障:14:30-16:00

残奥单板滑雪——云顶滑雪公园

金牌数:8枚

3月6日,障碍追逐赛男子/女子资格赛(第二天)

资格赛:13:00-15:00

3月7日,好在哪来追逐赛男子/女子决赛(第三天)

决赛:11:30-14:30

3月11日,坡面回转男子/女子资格赛(第七天)

资格赛:13:00-15:00

3月12日,坡面回转男子/女子决赛(第八天)

决赛:12:00-15:00

2022北京冬残奥会比赛场馆

1、国家体育馆

比赛项目:残奥冰球

国家体育馆作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及残奥会的竞赛场馆之一,曾经举办体操、蹦床等项目。改造后将举办北京2022年冬奥会男子冰球和女子冰球部分比赛、冬残奥会残疾人冰球比赛。场馆赛后除开展冰球运动外,还可以开展花样滑冰、短道速滑等项目,还具有开展夏季运动的多功能转换能力。

2、国家游泳中心

比赛项目:轮椅冰壶

“双奥场馆”国家游泳中心在2019年首次通过“水冰转换”制出4条冬奥标准的冰壶赛道。“水冰转换”让国家游泳中心可以在“水上功能”和“冰上功能“之间自由切换,可以同时具备开展水上运动、冰上运动,及各类大型活动的能力。场馆泳池正常向公众开放。

3、国家高山滑雪中心

比赛项目:残奥高山滑雪

高山滑雪被誉为“冬奥会皇冠上的明珠”。国家高山滑雪中心设7条雪道,雪道坡度大、落差大,建设难度极高,主要承担高山滑雪赛事。同时国家高山滑雪中心还包括山顶出发区、中间平台、竞技结束区、集散广场、索道等配套设施。

4、国家冬季两项中心

比赛项目:残奥越野滑雪、残奥冬季两项

国家冬季两项中心位于张家口市崇礼区太子城区域东北侧山谷,依次布置靶场、赛道与起终点区、场馆技术楼等。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将承担北京冬奥会冬季两项以及冬残奥会冬季两项的比赛。

5、云顶滑雪公园

比赛项目:残奥单板滑雪

云顶滑雪公园包括U型场地技巧、坡面障碍技巧、雪上技巧、空中技巧、障碍追逐、平行大回转六条赛道,共计产生20块金牌。张家口山地媒体中心位于场馆群内,由云顶大酒店改建而成。云顶滑雪公园不仅是自由式滑雪及单板滑雪国家队的训练基地,也为大众冰雪运动提供了优质场地。

北京2008残奥会是第几届

导语: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一场特殊的体育赛事,与其他夏季奥运会、冬季奥运会一样都是每隔四年举办一次。残奥会的意义就在于呼吁全世界更多的人关注残疾人这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虽然特殊,但他们的梦想不会被掩埋,值得发光。那么北京2008残奥会是第几届?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2008残奥会

2008残奥会是第几届

2008残奥会是第十三届。北京第十三届残奥会于2008年9月6日——17日举行。除马术比赛在香港举行,帆船比赛在青岛举行外,其余项目均在北京举行。

2008年北京残奥会吉祥物是一个可爱的小牛的形象,名为“福牛乐乐”。“福牛乐乐”是中国奉献给残奥会和世界的友好形象大使,它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风格和文化特色,诠释着丰富的奥林匹克精神,蕴含着残疾人运动员自强不息和顽强拼搏的精神,体现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1896年在希腊雅典举办,至今有22个城市成功举办30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17个城市成功主办21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申办奥运会城市

奥运会主办城市产生过程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于1999年的第110届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全体会议上通过新的奥运会主办城市选举程序,整个申办过程需时约两年。通常在该届奥运举办的7年前会投票确定主办城市(由1998年的长野冬季奥运会开始,例如2009年的国际奥委会全体委员大会投票选出2016年奥运的主办城市)

首先,有意主办奥运会的城市必须在国际奥委会所订的限期前提交有意申请书及问卷调查;同时,有意主办的城市必须在同时提交申办会徽以及向国际奥委会发表10分钟的简报以介绍他们的管理团队;另一方面,国际奥委会也会向有意主办的城市审查有关在住宿、交通、保安等基本要求。国际奥委会执行委员会在初次遴选过程后列出符合可主办奥运会规格的城市为申请城市;有关申请城市通过国际奥委会执行委员会审查达到适当资格后,国际奥委会执行委员会会批准有关申请城市正式成为候选城市,以授权有关城市进行下一步申办程序。

奥运会申办

候选城市需在翌年向国际奥委会评审委员会提交一份详细报告并准备为该委员会成员在计划举办的选址等地进行实地考察。除非国际奥委会在两个月内会选出主办城市,否则评审委员会会就各城市的考察向国际奥委会执行委员会提交评审报告。而国际奥委会委员以多轮绝对多数制在国际奥委会全体委员大会上以不记名投票方式选出得到超过半数选票的候选城市成为主办城市。由于国际奥委会主席不会投票,因此若投票至最后一轮,两个候选城市票数相同时,国际奥委会主席则以自已的一票来决定主办权归属。

当选出所属奥运会的主办城市后,国际奥委会随即在当日和该城市签订《主办城市合约书》;合同书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责任外,主办城市为其主办奥运会而设的组织委员会必须履行奥林匹克条文外,也要遵从国际奥委会的指示来主办奥运会。

2022冬残奥会观后感300字6篇

2022冬残奥会观后感300字篇1

“迎难而上”——贾红光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从出生起就没有健康的体魄,或者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故,使他们变得与其他的人不同。这些人之中,又有一部分人,他们不甘于命运的平庸,不放弃人生的希望,努力训练,挑战极限,在残奥会上为我们的国家取得一项项荣誉,向世界上所有的人证明自己的能力,自己对命运的挑战,也同时是对自我的挑战。

贾红光是一名残疾的游泳运动员,他今年33岁。1994年的秋天,6岁的贾红光出现了一次事故,他意外触摸到变压器。因为这次事故,他的左臂被截去,右臂也仅剩下三分之二。2008年底,他在聊城市残联的帮助下,跟随无臂的教练张保峰学习游泳。13年来他一直是教练心中的骄傲。教练张保峰说:“他的仰泳是强项,在其他项目稍微落后的情况下他靠仰泳追了上来,发挥出了他的水平!”2012年伦敦残奥会100米仰泳比赛上,贾红光以1分14秒64的好成绩斩获一枚银牌。2016年的北京残奥会,他负伤参赛,为中国获得了两枚银牌和一枚铜牌。在今年8月26日的冬季残奥会上,他完成了200米个人混合泳和男女200米自由泳接力的比赛,并获得了一金一铜的好成绩,同时也成为了本届奥运会第一位摘金的山东籍选手。当他站在领奖台的时候,没有让别人帮他戴上金牌,而是自己用自己仅剩三分之二的右臂试了很多次才把奖牌戴在自己脖子上,尽管一开始有很多次都没挂住,但是他没有放弃,坚持着想为自己戴上金牌。他这种坚持的心让我觉得非常感动。有人觉得他倔强,但是我觉得这也是一种他对自己努力的肯定。在他出事后的这些年里,很难想象他是怎么挺过来的。可能有过难受,有过绝望,但是他并没有向命运低头,没有就此放弃生命,而是努力训练,为国家争得荣誉,让我们国家的国旗在东京上方升起。他在用自己的方式体现自己生命的价值,坚定信念并努力坚持下去,最后就会有所成就。

他是一个不怕输的人,是一个不对命运低头的人,是一个有毅力的人,是一个勇敢面对困难的人,是一个努力的人,是一个伟大的人。我们处在一个舒适的环境里,拥有健康的体魄,完好的四肢,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不去超越自己,不敢战胜困难呢?

我们要以贾红光等伟大的人为榜样,向他们学习,和他们一样做一个有利于国家的人,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

2022冬残奥会观后感300字篇2

2022年北京的冬天格外斑斓。当人们还在收获着奥运盛典的丰厚馈赠时,彰显人性光辉与生命尊严的08年北京残奥会又如约而至。

相聚在北京残奥会的体育健儿,以出色的竞技水平和昂扬的精神风貌,演绎着残疾人与健全人“同属一个世界,共求美好梦想”的深刻主题,传扬着“超越·融合·共享”的鲜明理念。中国相继奉献给世界的两个奥运同样精彩,也带来别样的启迪和感奋。

顾拜旦歌赞,奥林匹克精神是一所培养高尚情操和纯洁心灵的学校。在残奥会赛场上,将被世人永远铭记的那一幕幕特殊的“超越”,让所有参与者、观看者更强烈地感受到陶冶情操、荡涤心灵的震撼和力量。肢残运动员艰难地搏击水浪冲向终点时的欢呼,脑瘫运动员躺在推床上双臂奋力擎起杠铃时的呐喊,昭告着他们不畏身体缺憾、付出比常人更多艰辛挑战极限的生理超越。“我不能选择命运,但可以选择对待命运的态度”,“悲剧不在于没有实现目标,而在于没有目标”,残疾人运动员的这些人生箴言,宣示着他们冲决歧视偏见、渴望平等参与社会的心理超越。他们的人生因自强不息、追求卓越而焕发异彩,比金牌更闪光的精神境界的超越,更动人心魄、更催人奋进。

残疾是人类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地付出的一种社会代价。当今全球残疾人总数约6.5亿。以空前规模笑迎五大洲朋友的残奥会,确切地说,是更完整意义上的人类体育庆典。“融合”,不仅标志着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华灿烂文明的又一次雄伟交汇,而且凸显着残疾人与健全人和谐共融、携手同行的厚重人文蕴涵。赛场内外,志愿者手腕上的“微笑圈”无声地传递着理解和友善,铿锵的中国语汇“加油”成为通用的“国际语言”。加拿大记者评述:“中国正拥抱整个世界,每个人再次在奥林匹克大家庭中赢得真诚的微笑和尊重。”“融合”理念的传播,将唤起人们对生命价值的更深体认和倍加珍视,汇聚起推动世界和平进步、和睦相处、和谐发展的强大力量。

残奥会为残疾人实现梦想、放飞希望提供了广阔天地。残疾人与健全人一样追求瑰丽梦想,追求生命价值。北京残奥会倡导的“共享”理念,响亮地传达了残疾人共享社会文明成果、共创人类美好未来的共同心声。残疾人在体育竞赛中的优异表现以及在其他领域的骄人业绩,无可辩驳地证明,他们同样是书写历史、创造历史的主人。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理解、尊重、帮助残疾人这个最需要社会关爱的群体,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国际社会的崇高职责。国外网站载文说:“北京残奥会显示出中国以集体主义寻求和谐与共享理想的巨大而有效的努力。”“联合国人权奖”、“联合国残疾人十年特别奖”、“联合国和平使者奖”,记录着中国推进残疾人事业、践行“共享”理念的强劲足音。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播种的季节。丰收的最大喜悦永远属于播种者。

2022冬残奥会观后感300字篇3

3月4日,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即将精彩亮相。世界的目光将再次聚焦国家体育场“鸟巢”。

“开幕式的感觉是五彩斑斓”

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以“生命的绽放”为主题,将在8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通过10多个场上环节展现残疾人的故事。目前各项准备工作就绪,今晚将进行演出前的最后一次彩排。据开闭幕式总导演张艺谋透露,冬残奥会开幕式与冬奥会开闭幕式不一样。冬奥会是冰雪蓝而这次是五彩斑斓的感觉,表达一种热烈的、打动人心的情感。参演人员残疾人占比30%

“同心圆”理念是亮点

本次冬残奥会开幕式汇聚了来自全国多地、各行各业的参演人员,其中残疾人占比为30%。主创团队运用仿真排练技术提高排练效率,凸显人文关怀。通过将残健融合的理念贯穿于内容和形式当中,阐释自强不息、同心与共的精神内核。提及冬残奥会开幕式的亮点,开闭幕式导演沈晨表示,开幕式从始至终无论是舞美空间、视觉空间还是表演空间都在强调“同心圆”的概念。

“‘同心圆’本身是一个中国古老的文化概念,而且还有非常好的寓意,团结、友谊、平等对于残健共融的这届冬残奥会开幕式这个理念是最重要的亮点。”

2022冬残奥会观后感300字篇4

本届北京冬残奥会设计了九路火种,其中一路采集自残奥运动的精神发源地——英国曼德维尔,其他八路为在北京市盲人学校采集的“光明之火”、在望京街道温馨家园采集的“互助之火”、在中国盲文图书馆采集的“希望之火”、在大运河漕运码头采集的“源流之火”、在八达岭古长城采集的“和平之火”、在张家口“创坝”园区采集的“‘氢’洁之火”、在黄帝城采集的“文明之火”、在天坛公园采集的“夏奥之火”。这些火种采集地涵盖了学校、社区、图书馆等助残地标,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地标和现代科技园区,以及2008年北京夏残奥会的火种采集地等。每一路火种采集后,都在采集地进行不超过20棒的城市火种火炬接力。

九路圣火的传递方式也各不相同,有健全人与残疾人共同用“冰壶撞击”的方式采集的“互助之火”,也有两名盲人青年用盲文书写引燃“电子的烟花”的方式采集的“希望之火”,还有30名盲校师生合唱歌曲《光明》,利用分贝音频声压,引燃火种的“光明之火”……在位于八达岭古长城的火种采集现场,1名中国人和4名外国人代表五大洲共同点燃“和平之火”。中国登山协会成员夏伯渝是现场的首棒火炬手。他在1975年攀登珠峰时因帮助队友,导致自己被冻伤,双小腿截肢。2018年5月14日,夏伯渝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成为中国第一个依靠双腿假肢登上珠峰的人。

3月2日至4日,北京冬残奥会火炬传递活动在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进行。此次火炬传递共有565名火炬手,其中残疾人火炬手占比21%,符合国际残奥委会“残疾人火炬手占比不低于15%”的要求。

2022冬残奥会观后感300字篇5

2月下旬,北京冬奥组委专家组经讨论研究决定,取消中国结的进一步修改,让团队主攻灯笼形象的完善设计。到4月初,灯笼形象已基本确定,吉艺设计团队需要递交完整的文化阐释方案。

“这个阶段也是团队最迷茫和煎熬的阶段。”郭春方说,“一开始是将吉祥物的属性与鹿结合,我们尝试过加鹿角、红鼻头,但是一方面形象要做得漂亮,另一方面也要考虑文化阐释,大概有近1个月的时间,我们做了各种尝试,感觉路走不通了。”

设计团队每天都在不断尝试和自我否定之间徘徊,就在这一胶着阶段,修改专家组感受到了团队的迷茫,并及时地给予了指导和帮助。

在双方多次沟通和尝试之下,鹿的属性被放弃,体现“双奥之城”的天坛、鸽子、长城,以及与冬奥相连的如意(冬奥会跳台滑雪场地又名“雪如意”)等元素出现在了吉祥物的形象中。

设计会有灵感闪现的.刹那,但更多的是反复修改完善。雪容融面部的雪块勾勒出它的脸庞,为了最真实的效果,设计团队在冬天专门往墙上随意扔了许多雪堆,之后再把墙上的形态具象化;而为了展现雪容融红红的脸庞、弯弯的嘴角,团队也做了许多微调。

“团队在修改的时候就考虑到后期应用,尽可能多地增加应用的延展性,比如道路两旁和广告牌的展示效果,还有衍生品的效果,像台灯、手表等等,都在我们考虑范畴。”吴轶博说,“灯笼本身是可以发光的,可以带来温暖、传递力量,这和冬残奥会的理念非常契合。”

2022冬残奥会观后感300字篇6

前不久,张艺谋打造的冬奥会开幕式、闭幕式用中国式的文化,震撼了全球观众,因此大家也对冬残奥开闭幕式非常期待。

3月4日北京冬残奥会将正式开幕,据央视新闻消息,冬残奥开闭幕式目前各项准备工作就绪,今晚将进行演出前的最后一次彩排。

据介绍,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将以“生命的绽放”为主题,在80分钟左右的时长内,秉持残健融合的理念,通过十多个场上环节,在温暖、感动的氛围中,展现残疾人对“更美好的生活、更包容的世界”的不懈追求。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闭幕式总导演张艺谋表示:已经跟冬奥开幕闭幕不一样,冬奥还是冰雪蓝,而我们是这样的一种五彩斑斓的感觉,表达出热烈的情感、打动人心的情感来,而这个特点恰巧是冬残奥会最能达到的。

张艺谋强调:“我们加班加点把这场开幕式充满感情的这个点突出,也许我们就成功了。”

据悉,本次冬残奥会开幕式汇聚了来自全国多地、各行各业的参演人员。

其中,残疾人占比为30%,主创团队运用仿真排练技术,提高排练效率,突显人文关怀,通过将残健融合的理念贯穿于内容和形式当中,阐释自强不息、同心与共的精神内核。

让我们的社会形成普遍尊重、关爱、帮助残疾人的社会风气。

2022残奥会观后感800字8篇

2022残奥会观后感800字篇1

那天晚上,北京2008年残奥会圣火,以无法阻挡的人性魅力,在梦想之巢———中国国家体育场燃起。那一刻,伴随着美丽的焰火,北京被点亮,中国被点亮,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被点亮,每一个人———你和我的心灵之域里,也随之洒满人性光辉。

在六日晚北京二零零八残奥会开幕式上,被三百二十名聋哑姑娘用手语和肢体语言纯美演绎。从这一刻起的十二天时间里,北京残奥会将以生命的名义,与已经闭幕的北京奥运会共同创造出一届真正完整的`奥运会。 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的格言说:“精神寓于运动。”是的,在入场运动员那一张张快乐的脸上,我们看到了格外迷人的朝气蓬勃,看到了独立、自信、坚毅、乐观的高贵品格,看到了积极参与、珍视荣誉、追求超越的体育精神。那一刻,透过残疾人运动员灿烂的笑容,我们同时也正照耀着自己的心灵,照耀着自己的精、气、神。

多么美好的日子呀!我虽然没有能够亲眼在北京鸟巢一睹开幕式的风采,但是,我在家里的电视机里看到了,多么激动人心啊,让别人也看到了我们中国的美丽,让大家看清了我们中国,真是太骄傲了呀!

不论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还是一个即将实现的梦想,这场“歌唱生命的创造力、人性和伟大的人道主义”的奥运盛会都值得期待。残奥会圣火已经燃起,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请让我们关心每一场赛事,关心每一个运动员,以我们最大的热情、最真挚的感动。与此同时,在残奥会圣火精神的光辉下,在几天之后的每一天里,为了我们共同的笑容,请让你和我的掌声永久不息!从今天起,让我们一起关心笑容和掌声。这笑容,是残疾人运动员的,也属于我们每一个人。这掌声,是送给残疾人运动员的,也是送给我们自己的。让笑容更加灿烂,让掌声更加热烈,为残疾人运动员激情喝彩,就是为我们自己激情喝彩。为残疾人运动员高喊加油,就是为我们自己高喊加油!

感动中国,感动二零零八,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美好和光明!

2022残奥会观后感800字篇2

东京残奥会即将于24日开幕,中国代表团分批陆续抵达东京。251名中国残奥健儿将在残奥会的舞台上展示自己,他们不为打败对手而来,而是为超越自我而来。

超越自我需要梦想来点燃。残奥会是残疾人运动员实现梦想的舞台,有人的梦想是夺冠,有人的梦想是破纪录,而有人的梦想只是站在赛场上。54岁的轮椅乒乓球运动员张岩已是第五次参加残奥会,曾夺得过两枚金牌。尽管巅峰状态已过,但他没有放弃,这五年他更加努力,为的就是能再次站在残奥会的舞台上。失去双臂的游泳运动员王金刚,在伦敦残奥会和里约残奥会上获得两枚铜牌,这一次,他渴望新的突破。

超越自我需要有拼搏精神。在奥运会的舞台上,只有顽强拼搏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许多残疾人运动员说,他们拼搏的目的不仅是为了登上领奖台,更是为了战胜自己、超越自我。大部分残奥运动员都经历过人生的低谷,是体育为他们插上了翅膀,让他们找到了方向,只有不断地拼搏,才能将这双翅膀锻造得更加强壮。

超越自我需要有坚持的韧性。参加东京残奥会的中国选手中,年龄的56岁,有些运动员已经为此坚持了20多年。张岩从2000年开始进行轮椅乒乓球的正规训练,21年来他从未松懈,转动轮椅的左手上布满老茧,而这些老茧也是换了一层又一层。张岩说,年轻的时候就是一门心思冲击金牌,现在是享受比赛,享受乒乓球给他带来的自信和快乐。

超越自我需要热爱来加持。生命因热爱而精彩,许多残疾人因为爱上了一项运动而改变命运。短跑运动员李露从小热爱跑步,尽管缺了一侧小臂,但与同龄人相比,她依然跑得很快。小学六年级时,当地残联找到她,让她成为一名运动员。从此,奔跑为李露插上了翅膀,她不断突破自我,获得亚洲冠军、世界冠军,终于在2016年夺得残奥会金牌。这一次,她向卫冕发起冲击。李露说,她热爱跑步,是奔跑让她这个农村小姑娘走向了世界舞台。

2022残奥会观后感800字篇3

9月6日晚8点,残奥会开幕式,在鸟巢。当然,我和祺祺都没有亲临现场。

彼时,她在奶奶家,我在朋友家。我不知道她在干啥,当然,后来知道了,她是在看开幕式。8点开始的时候呢,我正在鏖战拖拉机,但是,由于我搭档极为不专心,一心想看开幕式的原因,敌人以摧枯拉朽的速度解决了我们。从7点半到9点半,居然只用了2个小时,就搞定了我们这一方。于是,我带着无比沮丧的心情踏上了回家的汽车!

不过,我后来认为,这是一次极为英明的决策。因为,我赶上了看开幕式的后一段,呵呵。虽然只看了后一段,但我觉得,相比起来,夏奥会的开幕式让人激动,而这次残奥会的开幕式则更让我感动。

因为,从节目策划本身、从演员的姿态表情,无一不露出人性之美:真实、平静、勇敢、坚韧、向往、希望......也许并不震撼,却在平和之中展现出人与自然圆润的、流动的和谐,就像那些小卡通人,看上去笨笨的,却洋溢着生命周而复始的活力;就像那些海面上飞翔的海鸥,传递着爱和希望的讯息。看残奥会的开幕式,你会觉得在动作之中充满了静谧,在残缺之中充满了完美,而在这动静之间、圆缺之间,生命获得原始的诠释,给我们繁杂的内心注入一股清泉,让我们脆弱的灵魂获得一份坚强。

次日,我接祺祺回家的路上,下了城铁之后,问她看过开幕式没有,她高兴地说:“我看了!”而且,更令我惊讶的是,我还以为她除此之外别无话说,就像我以前问她看杂技、看夏奥会开幕式之后记得什么,有什么感触时她总是不发一言一样,她这次说出了一连串的话,而且逻辑清楚,表述准确,有情景再现,也有观后感言。

小美女是这样说的:“妈妈,开幕式上有个四川来的**姐,她的这支腿在地震中没有了,就剩下这支腿(附带了比划动作),她还说要跳舞,说要成为一个舞蹈家。她真勇敢。”我接着说:“恩,真是好顽强呀。”小美女马上反应过来说:“**姐真勇敢,真坚强!”我俯下身,由衷地说:“祺祺,你用的‘坚强’比妈妈用的‘顽强’更切合实际,用的好!”小美女还给我描述了青蛙舞,我因为没看过,不知道她说的是不是青蛙,周一上班后看到介绍,果然有青蛙舞,看来祺祺所说非虚。

正因为祺祺的反应,更让我有理由相信,残奥会的开幕式的确不错,能让一个不到5岁的小朋友都能记住内容和所要表达情感的开幕式,又怎么会不好呢?

2022残奥会观后感800字篇4

里约当地时间9月18日,里约残奥会闭幕式在巴西马拉卡纳体育馆举行。中国残奥代表团以107金81银51铜共计239枚奖牌占据绝对领先优势,连续第四次获得金牌榜和奖牌榜“双冠王”,同时还刷新伦敦残奥会创造的最好成绩。作为里约奥运会及残奥会的官方合作伙伴,同时也是中国残奥代表团连续两届的合作伙伴,361°在见证中国游泳队、中国自行车队以及希腊和南非代表团于8月结束的奥运会上取得突破之后,再次见证了残奥代表团运动员们在赛场上摘金夺银以及奋勇拼搏的热爱历程。

用热爱创造奇迹

从获得首金的射击选手董超,到总共收获十枚残奥会金牌的许庆,每个残奥代表团的运动员都在用对运动最深的热爱改变自己并创造奇迹。许庆连续参加四届残奥会,总共收获十枚金牌,并在本届男子s6级50米蝶泳比赛中,以29秒89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这些荣耀的背后是面对无数的呛水而不放弃,是面对长达一年每天1万米训练的坚持,也是对梦想的热爱和执着。获得柔道48公斤级冠军的李丽青,在备战的一年里,先后踝关节骨折、十字韧带断裂、髋关节脱落,最后终因对梦想的热爱与坚持,渡过重重难关并站在了最高领奖台上。

十冠王许庆里约奥运会上再摘3金

在残奥会中,一直备受关注的还有中国五人制盲人足球队的小伙子们。大部分人不知道这是一支完全业余的球队,他们很多人的职业是按摩师。因为看不见,全靠声音判断足球和球门的位置,运用技术动作进行传接配合、完成射门动作,盲人球员要把球打进非盲人把守的球门,难度可想而知。面对种种困难和疑虑,这些小伙子们用坚持和热爱,勇往直前,成为了世界强队,并取得了本届残奥会第四名的好成绩。

每一个选手背后都有太多的故事,他们都在用强大的内心和无比的热爱克服着常人无法理解的困难。在残奥会赛场上,中国残奥代表团之外,还有各国的残奥运动员们,也用自己的热爱拼搏出了自己最佳的状态。361°一直关注并支持的南非残奥代表团也在努力拼搏中获得了7金6银4铜的好成绩。

用热爱赞助热爱

作为中国首个登上奥运舞台的体育用品品牌,361°秉承“多一度热爱”的品牌精神,并在“用热爱赞助热爱”的奥运核心理念的指引下,用实际行动为专业运动员和广大运动爱好者提供支持。从赞助洲际大型运动会到牵手奥运会,再到全球无国界的热爱支持,361°在用实际行动赞助每一度热爱,回馈运动爱好者的热爱,也在用热爱推动整个体育行业的发展。

2022残奥会观后感800字篇5

5日上午,里约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在里约热内卢残奥村举行了升旗仪式。伦敦残奥会上获得女子轮椅击剑冠军的荣静将担任中国体育代表团开幕式入场式的旗手。

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伴奏下,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在残奥村的上空。中国体育代表团团长、中国残奥委员会主席、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向残奥村村长杰妮丝阿卡恩赠送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手工艺品并在和平墙上签字。中国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鲁勇,中国驻里约热内卢总领事宋扬出席升旗仪式。

当地的舞蹈演员用极具特色的传统舞蹈欢迎中国体育代表团。中国体育代表团总人数为499人,其中运动员308人,是我国残疾人体育代表团参加境外残奥会规模最大的一次。

升旗仪式后,中国体育代表团团长张海迪透露,伦敦残奥会上获得女子轮椅击剑冠军的荣静将担任中国体育代表团开幕式入场式的旗手。张海迪解释说,选择女子轮椅击剑冠军的荣静有着特殊的考虑:“旗手原来一直是小伙子,这次我们提出要对残疾妇女、儿童格外关心,我们一定要体现这种关心,所以这次我们选择了一位非常漂亮、健康的女旗手,这是一个亮点。”

荣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能成为中国运动员的旗手,十分高兴,她的比赛将在14日开始,目前正在进行最后的实战训练:“这里训练的条件挺好的,和祖国没有什么区别,这边给我们的保障也非常好,有专门的人帮助我们,场地设置的很好。”

张海迪鼓励运动员参加残奥会,不仅仅是为了获得奖牌,也要传递友谊,展现中国残疾人兄弟姐妹们的良好精神风貌:“残奥会是国际残奥会,是一个大家庭,无论谁赢了谁输了,都是大家庭的事情。残奥会是为了团结而来,为了友谊而来,也为了竞赛而来,希望我们的运动员多交朋友,让我们大家团结更多的人们共同为和平而战,这是非常重要的。”

2022残奥会观后感800字篇6

北京残奥会是残疾人运动员享受体育的节日。从这几天的比赛情况来看,残疾人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提高了,参与范围拓宽了,残疾人体育越来越得到社会的重视和认可。

赛场上,选手们争金夺银,精彩异常;赛场外,运动员们的故事让无数残疾人朋友深受鼓舞。北京残奥会不仅仅是残疾人运动员为国争光的舞台,更是扩大残疾人体育影响的绝好时机。

9月13日女子200米t36级别比赛中,德国姑娘尼科莱齐克夺得了一枚银牌。年仅19岁的她跑出了个人本赛季的最好成绩。她在接受采访时特别提到:“体育有助于我身体的康复,提升了我对未来的自信心。”

9月11日男子铁饼f35/36级别比赛结束后,铜牌获得者雷金纳德·贝内德讲述了他对体育的感情:“很小的时候,当医生告诉我,我的腿将慢慢萎缩并无法站立时,我很绝望。是体育救了我的腿,救了我的命。”类似的感受还能听到许多许多。

在生活中,时常可以听到有人在受伤后通过锻炼帮助恢复的事例,其实对于残疾人来说也是如此。尼科莱齐克和贝内德都是先天性残疾,他们说:“家人和朋友总是鼓励我们接触体育,他们把我们‘赶’出家门。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动作协调多了,心情也愉快多了。”

有专家研究表明,体育有利于残疾人增强适应力,防止或降低抑郁,增加自信心,减少隐居式生活,获得乐趣等。在对一些残疾人运动员的调查中发现,有90%左右的残疾人运动员认为体育活动和锻炼使身体能力知觉有比较大的提高;93.1%的人认为体育活动使他们的心理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变化;93.4%的人认为活动后与活动前相比,自信心有所提高。

我们相信,通过北京残奥会,体育运动将会在残疾人中间进一步得到普及,今后将会有更多的残疾人参与运动,残奥会比赛将会越来越精彩。

2022残奥会观后感800字篇7

3月4日至13日举行的北京冬残奥会,会有一群特殊的“志愿者”参加——导盲犬。这些由中国导盲犬(大连)培训基地精心训练的导盲犬,经过国家有关部门专家测试,可以提供给盲人运动员使用。

接受专门训练,以适用于严寒环境条件。

导盲犬被称为视障人士的“第二双眼睛”,是盲人生活中最温馨、最体贴、最忠诚的陪伴。无论现代科技如何进步,导盲犬带给视障者有温度的关怀和引领都是必不可少、不可替代的。

据记者了解,将亮相北京冬残奥会的导盲犬已经接受过专门训练,以适用于复杂、严寒环境条件,并能够引领盲人运动员独立自主出行。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残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次助力北京冬残奥会的导盲犬,首次佩戴了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防伪追溯码,通过追溯码,人们可以清晰地了解该导盲犬的血脉、年龄、受训以及“服役”等十几项详尽信息,就是为了让导盲犬更便捷融入到公共服务领域,为视障人士提供更好更称心的服务。

据介绍,2019年9月,中国导盲犬大连培训基地成功申报了科技部设立的“科技冬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导盲犬培育、培训及筛选评估体系和标准研究与应用示范》。该课题主要是面向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建立复杂、严寒环境条件下导盲犬专项培训科目的技术方法,研发相应的导盲犬专项培训科目,并制定考核标准。

导盲犬又将助力北京冬残奥是社会文明的体现。

导盲犬不仅在冬残奥会上亮相,除此之外,记者关注到,在北京新近实施的《北京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中,有关导盲犬的条文列入地方法规,明确公共场所不得拒绝持证导盲犬进入。“这一大亮点,明确告诉人们导盲犬是人类必不可少的朋友,要友好相处,感恩感激,而不得拒绝导盲犬进入公共场所。”中国盲人协会副主席何川说,法律的保障,必将带来人们观念上的改变和行动上的自觉,也为今后的执行、维权提供了法律依据。

中国助残志愿阳光使者张嘉树表示,我国导盲犬事业从无到有,从2008北京残奥会首次由导盲犬引领盲人火炬手平亚丽登台传递圣火,到如今中国导盲犬又将助力北京冬残奥会,这向前引领的每一步,都是国家和社会文明的具体体现。

2022残奥会观后感800字篇8

第十六届残奥会中,中国以96金60银51铜的绝对优势,摘得残奥会的桂冠。每一块奖牌的背后,都有许多身体残疾的人的拼搏与努力,他们所具有的精神,也正是我们青年应必备的。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向残疾运动员学习,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

我辈青年,当迎难而上,永不言弃。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十八岁女生王心仪,在被北大录取后写下《感恩贫穷》一文。她出生于贫困的家庭,母亲要照顾常年患病的姥爷,她还有两个弟弟,全家的收入就指望家中的五亩地和爸爸不稳定又少得可怜的工资,但这一切并没有打垮她,反而让她更相信知识的力量,促成王心仪成功的并不是贫困本身,而是她自己,她经历了生活的种种困难,却仍积极上进,努力坚持。“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没有人是生来就成功的,要坚持不懈,永不言弃,才能将困境转化为挑战,将劣势转化为优势。

我辈青年当顽强不屈,奋斗不息。鲑鱼出生于淡水的河流,在生长期游出大海,等到产卵期又跋涉千里,再次回到出生地,生出下一代,如此循环不已,生生不息,鲑鱼有着近乎地狱般的溯游之路,回家路上要飞跃大瀑布,瀑布边守着成群的灰熊,不能跃过瀑布的鱼很多跃进了灰熊的肚中,跃过的鱼精疲力尽,还得面对数以万计的鱼雕,只有不多的幸运儿可以躲过追捕。鲑鱼的一生是奋斗者的缩影,在困境中磨砺,在竞争中生存,顽强不屈,奋斗不息,最终实现自我价值。

我辈青年当以梦为马,自强不息。美国的田径选手威尔玛·鲁道夫曾被医生判定为终生残疾,曾有六年不会走路,却最终斩获三枚田径金牌;清华大学生矣晓沅六岁被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11岁与轮椅为伴,但他有一颗奔跑的心,轮椅困住了身体,却困不住灵魂。来路或许不易,命运或许不公,但请一定相信,相信追梦者、奋斗者和奔跑者的力量。以梦为马,在梦想与奋斗的激荡下,定能绽放出灿烂的光芒。

古有刑天舞干戚,今有残疾运动员为国努力。拼搏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精神财富,我辈青年更应该炼就钢铁意志,迎着风雨飞翔。

观看2022冬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观看2022冬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观看2022冬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1

3月4日,2022北京冬残奥会在鸟巢盛大开幕,再次上演中国人的浪漫。如果奥运会选出的是人类最巅峰的身体,那么残奥会决出的就是人类最不屈的灵魂。奥林匹克向残疾人敞开平等的大门,让奥运会不仅仅是体育竞技的赛场,更有着呵护生命的要义。下面我们一起回顾北京冬残奥会上温暖与感动的瞬间。

1、残疾人合唱团齐声唱响我和我的祖国

在迎国旗入场环节,现场的残疾人合唱团和两侧的24名青年学生,以无伴奏的方式唱响我和我的祖国,共同唱出对祖国的热爱。

2、手语唱响国歌

开幕式上,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伴随着庄严的国歌,现场的听力残疾人,用手语深情地唱着国歌,表达着自己的爱国之情。

3、冰壶倒计时

在倒计时环节,轮椅运动员将冰壶推出的那一刻,倒计时数字10至1在赛道上亮起,到冰壶正中大本营时,倒计时刚好结束。冰壶倒计时充满了科技感和梦幻感。

4、手手相传的残奥会会徽

在残奥会徽展示环节,两个孩子在一位盲人的手心画出了残奥会会徽,这枚小小的会徽手手相传,场上所有的人手中都有了残奥会徽。手手相传的残奥会徽也把残奥精神和希望传递出去。

5、盲人运动员点燃主火炬

主火炬台由我国盲人运动员李端、残奥会4枚金牌获得者点燃。在摸索中,在全场的加油声中,李端成功将火炬嵌入主火炬台。北京冬残奥会和北京冬奥会主火炬点燃的方式完全一样,也体现了真正的平等。

观看2022冬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2

3月4日晚,五彩斑斓的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在鸟巢盛大上演。而在近一个半小时的开幕式直播中,来自北京市健翔学校的教师刘丹用流畅的手势和温暖的笑容,为电视机前的听障人士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解说”。在接下来的冬残奥会比赛中,她将和学校手语翻译团队的其他4名老师继续投入到体育新闻的“无声播报”中。

“留给我的准备时间其实不多。”刘丹回忆,在接到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的手语翻译重任时,距离开幕只有十几天的时间。虽然曾多次参与过大型活动、重要会议,也在2021年承担了东京残奥会开幕式的手语翻译工作,刘丹还是有点儿紧张。此外,各个代表团名称的翻译也有不小的难度。为此,她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出场的各代表团为模板,对照国家通用手语词典将每个国家的译法反复练习。

真正拿到开幕式解说词已经是开幕当天的傍晚了。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刘丹迅速熟悉着解说词,梳理着流程,并重点翻看了中国代表团的信息,紧张的心情安定了不少。晚上8时,她精神饱满地坐在了演播室中,以双手言心声,将开幕式上的精彩瞬间一一“讲”给听障人士。她还不时用余光瞥一下屏幕,调整着自己的坐姿和状态。

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然而,在视障运动员李端摸索着点燃主火炬时,刘丹本有些安定的心情又紧张了起来。那漫长的一分钟里,刘丹内心也在做着挣扎。“对于手语翻译来说,我们的原则是如实传达说话者的语意,是不能表达自己个人想法的。”刘丹说,那段空白里,解说员虽然一直没有说话,但现场确实是有声音的,观众都在为李端加油。这个声音要不要翻译出来?没有绝对的原则。刘丹几经考虑,还是缓缓伸出手,握拳,比出了“加油”的手语。“现场的氛围让我觉得,我应该把‘加油’的动作打出来。”

“在这一刻,从这一刻,我们一起守护这心中的一团微火,一起守护这触手可及的一片光明。”伴随着最后一句解说词,刘丹的开幕式翻译工作也告一段落。不是业内人士可能注意不到,在翻译“守护”这个词时,刘丹特意将手向胸口紧紧贴了贴。“没有技巧上的思考,完全是情感上的本能反应。”刘丹说,手语通常可以根据实际场景做一些微调,这也让手上的动作有了更多的温度。接下来,刘丹还将和同事继续投入到体育赛事的新闻报道中去。“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工作,将听障人士和健听人之间的隔阂打破,为听障人士架起一座桥梁,让他们也能更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接受对等的信息,同享运动盛会。”

观看2022冬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3

3月4日晚,冬残奥之花在国家体育场“鸟巢”绽放。

冬残奥会开幕式的舞台中央,几名视力障碍的孩子拿着画笔,泼洒出热烈鲜艳的颜色和可爱的笑脸。他们稚拙的作品被叠印到鸟巢现场巨大的“画布”中,90名舞者翩翩起舞,把颜色尽情挥洒到天地间,最后,呈现出2022冬残奥会圣火雪花的图案,伴随《冬奥之花多美丽》的音乐,圣火缓缓升起在鸟巢上空....

这个环节拥有一个浪漫的名字——《冬残奥圆舞曲》,它的创意来自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张海迪的建议。

而这些演员中,约有一半来自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听障舞者。

“开口说话”的舞蹈鞋

为了这朵绽放的雪花,舞者们已经排练了三个多月。

11月30日至1月2日,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驻地进行前期训练;1月3日至1月22日,前往大兴北京市残疾人文化体育指导中心进行封闭集中排练;1月23日转场到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下称“体管中心”),进入模拟场地排练阶段,这也意味着,进入了高强度的训练阶段。

这期间,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30位聋人演员还承担了央视春晚和北京春晚的演出任务。

时间拉回到2月13日凌晨1点,距离冬残奥开幕还有19天,位于顺义体管中心的场地依然灯火通明,临时搭建的十米高台上,编导裴云用麦克不断喊着指令,演员们在手语老师帮助下调整着自己的位置。

面对这样高强度的排练,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舞蹈一队的聋人演员魏菁阳习以为常,她打着手语告诉记者:“我们通常是早上9点排练到晚上11点,如果是在这个模拟场地排练就会排练得晚些。然后,每天工作人员会在群里发各个节目第二天的排练时间和场地。”

记者注意到,提及《冬残奥圆舞曲》的结束时间,她们的言谈中总是会出现“拉晚”两个字。

“拉晚就是没有点儿,直到完成当天的排练任务,最晚一次是到两点。”一天的排练,魏菁阳已经很疲惫,匆匆喝口水,又回到了排练场上。

模拟场地是三个训练场馆中最大也是最冷的一个,演员都穿着厚厚的长羽绒服,舞蹈中有很多翻滚动作,需要演员躺在地上去完成,一晚练下来,地面已被擦的干干净净。更让人心疼的是,长时间排练下来,大部分演员的舞蹈鞋都磨破了。

“你可以看看刘巧的舞蹈鞋。”艺术团三队演员徐可心捂住自己的脚趾头调皮地说,舞蹈三队演员刘巧的舞蹈鞋已经可以开口“说话”了。

其实,艺术团新买的`舞蹈鞋早早就到了基地,但没有人去换新鞋,不是不喜欢,而是磨损得太快,这样可以节省一些。

“这是我们的战绩,我们要坚持到最后一刻。”演员们纷纷秀出了自己的战绩,而同样被她们视为战绩的还有腿上、胳膊上、腰上的淤青。

魏菁阳翻看着手机里的照片,“我们刚开始练,身上被椅子硌的到处是淤青,感觉身体都不是自己的,睡觉都能疼醒。”

记者了解获悉,《冬残奥圆舞曲》需要演员通过旋转椅子完成舞蹈动作,椅子和人如何协调一致,如何控制好旋转,就成了舞蹈的关键,也是训练难度最大的地方,这需要长时间不断地练习和磨合,才能形成人椅一体。艰苦的训练,身体的疼痛,也有演员为此流泪,但最后大家都坚持了下来,没有一个人退出。

“为了祖国、为了冬残奥的信念,大家互相打气,让大家都坚持了下来。”魏菁阳坚定地说。

让平凡生命极致绽放

在舞蹈情境上,《冬残奥圆舞曲》立足于雪花纷飞的冬季背景,采用了三段式结构:开篇描绘银装素裹、洁白无瑕的冰雪世界;中段雪花漫天飞舞,尽抒随境而舞、随心而歌的坚韧信念;末尾徜徉于充满生机的未来,呼唤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为了首次在残奥会上的亮相,除了演员外,幕后的很多工作人员同样演绎着“呼唤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场景。

谈起《冬残奥圆舞曲》,编导李文倩非常兴奋地拉着记者一路小跑去欣赏她们用一根根牙签摆出的各式各样的雪花造型,每根牙签就代表了一名演员,“我们这个舞蹈俯瞰才是最好看的,只有在裴导那个位置才能看到整个雪花的造型,并单单就这个节目的雪花造型,我们就曾想了100组。”

手语指挥刘倩是艺术团的化妆师,团里两个舞蹈老师都被借调导演组了,她临危受命担起了手语指挥的角色。

她同时也是两个女孩的妈妈,“我回去要用这些照片教育我的孩子,演员穿着这么厚的衣服,在这么冷的场地排练,多艰苦,她们只看到了电视上光鲜的一面。”

看着演员训练的照片,已经两个月没回去看孩子的刘倩,心里还惦记着回去怎么教育孩子。谈起演员训练,刘倩也是感慨万千,“艺术团的精神在这些演员中传承了,魏菁阳、祝悦她们不管训练多苦多累,都咬牙坚持。”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是艺术团一代代演职员保持的精神,潜移默化地在她们中传承。

作为编导之一的李文倩,同样借调于艺术团。她有两个活泼可爱的儿子,爱人是位外交官,长期驻外,两个年幼的儿子只能扔给父母照顾。提起孩子,在演员面前表现格外坚强的李文倩还是没能忍住眼泪,“我是一个不称职的妈妈,对孩子充满愧疚,忙完活动,就想好好陪陪他们。”

据记者了解,《冬残奥圆舞曲》的中心思想是同心圆,它有着中国古老的哲学寓意,包含着人和人的团结、友爱、携手向前,这个中国最古老、最质朴的情感。如今,这些舞者和幕后的英雄们,在舞台上,准确诠释了“以生命的绽放”的主题,舞台下,她们自强不息、突破自我,展现了残疾人对“更美好的生活、更包容的世界”的不懈追求。

此外,在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上,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邰丽华带领数十名残疾人表演者用手语“唱”国歌……她们以温暖而充满力量的演绎,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残疾人的风采,向残奥精神致敬。

这画面,无声,却震撼人心。

观看2022冬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4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于3月4日晚在国家体育场举行,温泉县各族干部群众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直播等途径,收听收看开幕式直播盛况。大家纷纷表示,开幕式万众瞩目、精彩绝伦,亮点纷呈、美轮美奂,为全世界送上了一场视觉盛宴,在温暖、感动的氛围中展现了“生命的绽放”,展示着残疾人对“更美好的生活、更包容的世界”的不懈追求。

“不久前我观看了冬奥会的开幕式,4号晚上也特意蹲守在电视机前观看了冬残奥会开幕式,那种心潮澎湃的感觉又回来了,除了震撼,让我感触更深的是运动员们身残志坚的精神,特别是最后一位盲人运动员点火的时刻,当听见台下的观众为他加油助威时,我感觉到了体育精神的博大。我告诉身边的孩子,虽然他们有这样那样的身体残缺,但并不会成为他们追求体育快乐的障碍,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值得我们学习一辈子!”哈日布呼镇机关干部李文婷说。

安格里格镇宣传办干部古丽毕亚激动地说:“今日收听收看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开幕式场面恢弘壮大,令人感动。以‘生命的绽放’为主题,展现了残疾人的故事。延续‘简约、安全、精彩’的理念,突出残健融合理念,把文艺演出融入仪式流程中,呈现一场温暖、感人、精美的开幕式。”

查干屯格乡呼斯塔村村民阿丽说:“我全程了观看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深刻的感受到此次盛会所承载的价值观念和重大意义。相信今后残疾人体育运动将进入社会大众舆论视野,从而有效地提升公众对残疾人竞技体育事业在后奥运时代发展的关注度,以及残疾人群众投身体育运动的热情。”

温泉县聋哑残疾运动员阿依开吾沙尔·地力木拉提虽然说不了话,听不到声音,但是看到冬残奥会的开幕式也是激动不已,用手语和书写的方式表达着自己内心的喜悦和对冬残奥会的祝福:“我听不到,也不能说话,但我会写,冬残奥会开幕了,我非常喜欢运动,高位截瘫11年邵阳城步女孩杨淑婷走着传递冬残奥会火炬。盲人火炬手李端点燃冬残奥主火炬,全场观众高喊加油,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不屈与绽放。残奥会的意义应该就是用榜样的力量教会我们怎样打败生活,战胜困难,中国冬残会健儿加油。也希望我能登上冬残奥会的舞台,为祖国争光!”

2022年北京残奥会会标寓意?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会徽名为“飞跃”,主要由会徽图形、文字标志、国际残奥委会标志三个部分组成,图形主体形似汉字“飞”的书法字体,形象化地表现了冬残奥会使用的特殊运动器械的形态,由红、蓝、黄、绿四种颜色组成。

设计秉承展现举办地文化、体现以运动员为中心的理念,将中国书法艺术与冬残奥会体育运动特征结合起来,上半部分线条刚劲曲折,下半部分柔美圆润,寓意运动员经过顽强拼搏、历经坎坷最终达到目标获得圆满成功,展现了运动员不断飞跃、超越自我、奋力拼搏、激励世界的冬残奥精神。

冬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1000字

冬残奥会开幕式2022观后感1000字(精选8篇)

 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冬残奥会开幕式2022观后感1000字(精选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冬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1000字1

 在国际残奥委会标志展示环节,一位盲人的手掌上,映出了一枚国际残奥委会标志。这枚标志,经过手手相传,印在了每一个人的手掌中。这是历届残奥会与冬残奥会“国际残奥委会标志”展示环节中,呈现出的最小的标志。掌心的标志,寓意着将残奥精神铭刻在心里,生生不息。这一画面,成为本届冬残奥会的经典时刻。

 8名旗手手执国际残奥委会会旗入场,升国际残奥委会会旗、唱国际残奥委会会歌。运动员、裁判员、教练员宣誓。

 火炬传递仪式开始。8名火炬手全部为残疾人运动员,在体育场中高擎火炬进行最后的传递。本届残奥会点火方式仍然是由最后一棒的手持火炬转化为主火炬。

 还是那片“大雪花”,还是那束微火。不同的是,点火的人不一样了。最后一棒火炬手李端是盲人运动员,摸索着在大雪花中放置主火炬,全场观众大声为他加油喝彩。凝聚团结、友谊、进步的主火炬点燃,开幕式热情迎来又一波新的高潮。

 开幕式导演沈晨说,“我们用了最大胆的方式,邀请一位盲人运动员来点火。到目前为止,在我所了解的残奥会和冬残奥会中,还没有过盲人运动员点火的先例”。

 火炬嵌入雪花火炬台,微火留在所有人心中。从这一刻,我们一起守护这心中的一捧微火,一起守护这触手可及的一片光明。

 授人玫瑰,手有余香。生命的意义从来都不是完美无缺,能够心怀炽热之情,唱响生命之歌,勇敢挑战极限的残奥运动员们,值得更多关注和掌声。每一个勇敢、坚定的追梦人都了不起。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为了梦想,他们一路坚持,不惧风雪;他们挥洒汗水,追逐荣光;一切的努力,都源于心底的热爱。运动点燃希望,拼搏成就梦想。

 未来这10天,他们将把自己的名字写进冬残奥会历史。

冬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1000字2

 在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上,来自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浙江省残疾人艺术团、北京体育大学的90名演员,身着雪白的服装,跟随圆舞曲,在“鸟巢”幻化成一朵朵闪亮的雪花,舞动出流动的冰雪世界。最后呈现出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火种的雪花的图案,伴随《冬奥之花多美丽》的音乐,火种缓缓升起到“鸟巢”上空。

 最初想了100组雪花造型

 2月13日凌晨1点,距离北京2022年冬残奥开幕还有19天,位于顺义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的排练场地依然灯火通明,临时搭建的十米高台上,编导裴云用麦克不断喊着指令,90名演员在手语老师帮助下调整着自己的位置。“我们这个舞蹈俯瞰才是最好看的,只有在裴导那个位置才能看到整个雪花的造型。”编导李文倩来自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这次借调参与《圆舞曲》的编创。谈起《圆舞曲》的编创,她立刻一路小跑到场边的空地,在地上用一根根牙签摆出了各式各样的雪花造型,表示每根牙签就代表了一名演员,“我们最初想了100组雪花造型。”

 墙上的时钟还在滴答地走着,艺术团舞蹈一队聋人演员魏菁阳打着手语:“我们通常早上9点练到晚上11点,如果是在这个模拟场地排练就会排练得晚些。”每天工作人员会在群里发各节目第二天的排练时间和场地,《圆舞曲》的结束时间总是出现“拉晚”两个字,“拉晚就是没有点儿,直到完成当天的排练任务,最晚一次是到(半夜)2点。”

 磨破的舞鞋是她们的勋章

 “她们又来擦地板了,鞋都磨破了。”夜里十点半,刚转场来到模拟场地,看着躺在地上的演员,工作人员不经意地说。模拟场地是三个训练场馆中最大也是最冷的一个,演员穿着长羽绒服,舞蹈中有很多翻滚动作,要演员躺地上完成,一晚练下来,地面都干净了。

 两个多月的排练下来,大部分演员的舞蹈鞋都磨破了,魏菁阳用**胶布把红色棉舞蹈鞋缠住继续排练。“你可以看看刘巧的舞蹈鞋。”艺术团三队演员徐可心捂住脚趾头调皮地说。刘巧的舞蹈鞋已经可以开口“说话”了,她和她的队友都是艺术团附属学校2015级学生,现在就读于长春大学舞蹈专业,“我们出发的时候,学校举行了欢送仪式,春节还寄来了零食大礼包。”学校的关心让她们备感温暖。艺术团新买的舞蹈鞋早早就到了基地,没人去换新鞋,“都不想换,磨损得太快,这样节约一些。”

 没有一名演员退出

 腿上、胳膊上、腰上到处都是淤青,魏菁阳翻看着手机里的照片。“我们刚开始练,身上被椅子硌得到处是淤青,感觉身体都不是自己的,睡觉都能疼醒。”《圆舞曲》需要演员通过旋转椅子完成舞蹈动作,椅子和人的协调一致,控制好旋转,就成了舞蹈成功展示的关键,也是训练难度最大的地方,这需要长时间不断的练习和磨合,才能做到“人椅合一”。

 高强度的训练,让演员的精神状态都高度紧张,尤其是还没经历过重大演出的四队学员。一天半夜,正在睡觉的郭京乐突然坐了起来,嘴里说着梦话“好累啊”,学员刘嘉星梦里坐起来打着节拍,嘴里说着“一二三四,错了错了”。同住的老师都被吓了一跳,开心一笑后转而又心疼这些刚读初三的学员。四队是艺术团2019年面向全国招收的附属学校学员,这也是他们第一次参加重大演出。

 艰苦的训练,身体的疼痛,很多演员都曾有过怨言,最后大家都坚持了下来。“为了祖国、为了冬残奥的信念,李文倩老师的暖心鼓励,大家的'互相打气,最终让我们都坚持了下来。”魏菁阳坚定地说。

冬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1000字3

 3月4日晚,当视障运动员李端登上北京冬残奥会主火炬台,或许连他自己也想不到,他将迎来自己人生中“最漫长”,或许也是最值得纪念的一分钟。

 他右手高擎火炬,左手摸索着雪花,终于找到了火炬的卡槽。但几次尝试想要将火炬嵌入主火炬台,都因为火炬的角度不对而未能完成。

 他试着旋转火炬,双手一起往下按,但依旧没有成功。那几秒,感觉时间都在等待他、陪伴他、鼓励他。突然,现场一位观众大声喊出了“加油”。随后,声声加油,全场掌声,毫不吝啬地给了他。

 这次,李端双手举着火炬,差一点就嵌入了主火炬台,但还是没成功。

 “加油!加油!”在全场观众的助威声中,李端又经过了几次尝试,终于把火炬稳稳嵌入主火炬台内。

 成功了!李端奋力挥舞着左拳,但右手依旧不敢离开火炬。当他听到现场雷鸣般的掌声,才将紧握火炬的右手松开,高举双臂欢呼。

 短短的一分钟,李端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刚从主火炬台走下来,这位曾经入选国家青年男篮的东北硬汉,声音依旧有些颤抖。

 “盲人点火,肯定会有困难,但只要你坚持不懈,把困难挺过去,没有咱中国人,包括咱中国自强不息的残疾人做不成的事!”李端说。

 李端特别感谢在那一分钟里,为他加油鼓劲的人们。

 “我们盲人感觉不到光亮,但是能感觉到声音,能感觉到那些帮助过我和一直支持我的人们,就像残奥火种在我的右上方,温暖着我右边的脸和我的心,那种感觉特别好!”

 李端曾是篮球运动员,18岁时,他在备战CBA新赛季时意外失明。此后,机缘巧合中,李端再次踏上竞技场。出众的运动天赋,让他在2004年雅典、2008年北京残奥会跳远、三级跳远比赛中夺得冠军。

 “我现在的心情和我当年在‘鸟巢’打破世界纪录夺冠的心情是一样的!”李端说,“感谢‘双奥之城’,感谢这么好的时代,让我有机会两次来到‘鸟巢’。第一次是参赛,9万名观众和我一起唱国歌,第二次是点火炬,虽然我看不见,但我要让全世界看到,我们中国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

 虽然看不到光,但李端在冬残奥会开幕式的这个夜晚,为我们点亮了夜空。

冬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1000字4

 3月4日晚,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举行,时隔几天,至今还有许多画面让人印象深刻。其中,主火炬点燃的过程让所有人动容:

 最后一棒火炬手——田径运动员、两枚残奥金牌获得者、视障运动员李端,高擎火炬走上“雪花”,多次尝试将火炬摆放到正确位置,均未能成功。就在这时,一声响亮的“加油”声带动全场观众自发为他呐喊鼓劲。开幕式临近结尾的这一幕,生动诠释了永不放弃、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也成为当晚最温情的一幕。最终,在全场观众的加油声下,李端将火炬稳稳放在“雪花”中心。

 在开幕式导演沈晨心中,这也是当晚最精彩的一幕,真正体现了主创团队创意——残疾人通过自身努力,完成突破,冲破阻碍,最后到达彼岸。“那一瞬间就是开幕式的名称——生命的绽放瞬间。”

 同时,这一幕也体现了主创团队一直想呼吁的残健共融、团结友爱。“那一瞬间,我们也很紧张。我想,运动员也是听到这声加油和大家对他的鼓励,激励他突破了自我——这就是团结,这就是大家共同完成的壮举。”

 沈晨坦言,邀请一位盲人点火,是“最大胆的方式”。“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过盲人点火的先例。”他说,“用盲人来完成点火风险会比较大,但是在经过场地训练以后,还是有一定把握。所以开幕式那天晚上,我们所有人很激动,也很紧张,特别为这一棒运动员骄傲,他真正完成了一个壮举。”

 除了台前的感动,沈晨的感动更多来自幕后。在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的演员中,残疾人比例占到约30%。比起“残疾人演员”这个称呼,沈晨更愿意叫他们“残疾人朋友”。在整个排演过程中,这些朋友给他带来了太多触动,把最美好的样子留给了舞台。

 让沈晨记忆犹新的画面有很多:比如2月22日那天,因为时间紧张,排练持续到深夜。演出人员中有老人和孩子,考虑到身体原因,沈晨请他们到旁边休息,但每当听到“再排一次”的指令时,每当灯光大亮一瞬间,老人和小朋友还是迅速到位,坚持训练。这样的故事在整个排演过程中还有很多,每一个都让沈晨潸然泪下。

 沈晨说:“我知道他们和我们一样,每个人都在为冬残奥会而努力,他们不想因为身体原因而对排演造成阻碍。这也是一种突破自我,一种自强不息。正是所有人的共同努力,才最终收获了开幕式的胜利荣光。”

冬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1000字5

 3月4日晚,举世瞩目的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成功举行,但关于主火炬点燃细节,直到仪式开始后依旧对媒体记者们保密。直到最后一刻,高擎火炬的中国运动员李端走到“雪花”中心,点燃主火炬。正如开幕式导演沈晨所说:“我们用了最大胆的方式,邀请一位盲人来点火。到目前为止,在我所了解的残奥会和冬残奥会中,还没有过盲人点火的先例。”

 更令人动容的是仪式当晚的小插曲——由于不可避免的视障原因,李端在点燃主火炬的过程中多次让火炬错失点位。然而,现场在短暂的沉默后,突然迸发出热烈的掌声。全场观众开始自发为他鼓劲呐喊,这温馨而励志的情景成就了开幕式上经典的画面,在一声声嘹亮的“加油”声中,李端将火炬稳稳嵌入,北京冬残奥会火炬成功点燃,熊熊燃烧!回忆起这一切,李端说:“(点火)这个任务交给我,我有信心有决心把它完成好。”

 1978年出生的李端是位东北汉子,具备不错篮球天赋的他曾两次入选国青男篮。然而,就在备战1996至1997赛季CBA联赛时,因为一场意外,李端不幸失明。磨难袭来,他也曾有过颓废放弃,但很快便从黑暗中站起,走上了人生的新赛场。虽然告别篮球,但他开始学习盲文和盲人按摩,很快就掌握了盲文基础知识,掌握了运动康复技能。此后,他更在各级残联的推荐帮助下,重启了运动生涯,考虑到自身所具备的职业篮球运动员弹跳好、下肢长的特点,最终将三级跳远定为主项。

 “练跳远必须要跑得直,而且步点要准,步子大了,踩过起跳区就犯规了,步子小又没进起跳区,歪了还跳不进沙坑。”谈及三级跳远,李端觉得与开幕式的火炬点燃十分相似,既要精准,又要胆大心细。正是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李端从2000年到2012年,在参加的4届残奥会中夺得4块金牌,并以高超的竞技水平征服了赛场,征服了观众,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如何掌控自己命运的人生“三级跳”。

 当晚,作为开幕式最后一棒火炬手,和全场9万名观众高唱国歌,李端感到特别自豪。他的话中既带着荣誉感,也有责任感:“我不只是代表自己,我代表所有的运动员和残疾人运动员,我要把这些运动员和全国8500万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展现出来,我特别激动,也特别有信心。”早先接受媒体采访时,李端还曾说过“受伤的战士还是战士”,奔跑不息的他,也将继续绽放光芒。

冬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1000字6

 在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上,来自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浙江省残疾人艺术团、北京体育大学的90名演员,身着雪白的服装,跟随《冬残奥圆舞曲》的音乐,在国家体育场幻化成一朵朵闪亮的雪花,舞动出流动的冰雪世界。

 2月13日深夜1点,距冬残奥会开幕还有19天,北京顺义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依然灯火通明,临时搭建的10米高台上,编导裴云不断喊着指令,90名演员在手语老师帮助下调整着自己的位置。编导李文倩来自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这次借调到导演组参与《圆舞曲》的编创,她非常兴奋地一路小跑来到场边的空地,在地上用一根根牙签摆出了各式各样的雪花造型,“每根牙签就代表一名演员,我们最初想了100组雪花造型。”李文倩说。

 《圆舞曲》的排练结束时间总是很晚,艺术团舞蹈一队聋人演员魏菁阳打着手语:“我们通常是早上9点排练到晚上11点,如果是在这个模拟场地排练就会更晚些。”模拟场地是三个训练场馆中最大也是最冷的,演员都穿着厚厚的长羽绒服,舞蹈中有很多翻滚动作,需要演员躺在地上完成,一晚练下来,地面都干净了。

 两个多月的排练下来,大部分演员的舞蹈鞋都磨破了,魏菁阳用**胶布把自己的红色棉舞蹈鞋缠住继续排练。“你可以看看刘巧的舞蹈鞋。”艺术团三队演员徐可心捂住自己的脚指头调皮地说。舞蹈三队演员刘巧的舞蹈鞋已经可以开口“说话”了,她和队友都是艺术团附属学校2015级学生,现在一起就读于长春大学舞蹈专业。艺术团新买的舞蹈鞋早早就到了基地,没有人去换新鞋,“都不想换,磨损得太快,这样节约一些。”这一双双破损的舞蹈鞋,也是演员们为冬残奥会开幕式奋斗的战绩。

 《圆舞曲》需要演员通过旋转椅子完成舞蹈动作,椅子和人如何协调一致,如何控制好旋转是关键,也是训练难度最大的环节,这需要长时间不断练习和磨合,才能形成人椅一体。魏菁阳说:“我们刚开始练,身上被椅子硌得到处是淤青,感觉身体都不是自己的,睡觉都能疼醒。”艰苦的训练、身体的疼痛并没有阻挡大家训练的热情,最后都坚持了下来,没有人退出。

 “鸟巢”的夜晚,他们用希望和坚持舞出了一副流动的冰雪美景,让冬残奥之花绽放。

冬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1000字7

 在3月4日晚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上,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奏响,五星红旗缓缓升起时,由团长邰丽华带领的中国残疾人艺术团与北京联合大学等45名听障演员用手语“唱”国歌,虽无声,但意浓,感动了现场所有人。

 在登场前的后台通道内,所有演员正在有序备场,当场内的国歌声响起,只见演员、工作人员整齐站立,听障演员也随之站起来面向场内。没有人指挥,这是刻入身体的自觉;没有人要求,这是留在心中的热爱。

 手语和口语一样也有方言,最初各地都有不同的习惯手势。邰丽华回忆起以前“唱”国歌的时候,由于没有标准,也没有节奏,打手语时畏首畏尾。“就像唱歌跑调一样,小心翼翼放不开。”2021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通用手语版正式实施,邰丽华正是国歌通用手语推广的示范者。2021年全国“两会”上,邰丽华用手语唱国歌的视频,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坚定、有力的动作感动了网友。“现在有了国家标准,我们打起来更有力量了。我们也能大胆地把对祖国的这份热爱表达出来,向世界传递一种精神力量。”邰丽华自信地说。

 此次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是历史上首次将手语唱国歌作为表演元素增加其中。“能够站在这个舞台,用手语唱国歌,就是国家关心、关爱残疾人的生动体现。”在排练的时候,全体演员尤其注重细节的把控。“前进”手势的方向,“不愿”转头的幅度,邰丽华一遍一遍带着练习,纠正动作和表情。“国歌是庄严神圣的,我们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都代表了残疾人的形象。”

 演出方案最初只有北京联合大学的女大学生,在邰丽华的建议下作出了修改,“我们的国歌是铿锵有力的,只有女性,似乎缺少一些让人振奋的力量。”此后,导演组增加了12名听障男演员。国旗下男子的阳刚和女子的柔美相得益彰,整齐划一的动作、坚定的情感,一次次打动观众。

 奏唱国歌时不仅有残疾人代表,还有健全人。来自中央戏剧学院、北京体育大学等高校的大学生和残疾人共同完成一项表演任务,他们推着轮椅,搀扶盲人,逐渐和残疾人融为一体。邰丽华特别提到这次冬残奥会上的融合理念,“残健融合理念才是最为重要的。”邰丽华说。

 残疾人是人类大家庭的平等成员,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既体现了体育精神,也是“平等、参与、共享”理念的体现。一位北京体育大学学生对记者说:“几个月的训练,我们天天和残疾人朋友在一起,我都学会手语了。”的确,在交流中共进退,在和谐中同成长,正是这样的有爱互助,让手语演出成为开幕式亮丽的一幕,成就了难以磨灭的精彩瞬间。

冬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1000字8

 开幕式上,伴随着国际残奥委会会旗冉冉升起,国际残奥委会会歌回荡在国家体育场上空。很少有人知道,此次演奏国际残奥委会会歌的乐手是47名来自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扬帆管乐团的盲人孩子。

 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扬帆管乐团是一支由盲人组成的管乐团,成立于2011年,最初由34名老师、36名盲孩组成。历经10余年的发展,乐团现已发展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盲人管乐团。本次参加演出的成员由小学三年级到高三年级的孩子组成,年龄最小的仅10岁。

 扬帆管乐团的负责老师介绍,2021年11月接到演出任务后,根据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工作安排,他们从100余名团员中选拔出47名音准、节奏都比较好的团员参演。从拿到乐谱到参加正式演出,只有49天时间。管乐团师生们放弃了寒假休息,进行了高强度集训,一遍又一遍地记谱、演奏、排练,师生们克服了种种困难,5天内就完成了国际残奥委会会歌《未来赞美诗》的首次排练。

 2月8日,师生一行63人启程赴北京。负责老师告诉记者,管乐团的绝大部分孩子都出生于农村,不少孩子是第一次乘坐飞机,第一次来北京,能够参加冬残奥会开幕式表演,所有人的心情都非常激动,振奋不已。

 进入封闭管理开始集训后,天气寒冷、气候干燥、饮食不习惯……各种困难接踵而来。然而,这些都不是最困难的。因为视力障碍,普通人看起来非常简单的动作,比如出场时持乐器的姿势、预备演奏时拿乐器的动作……孩子们做起来非常困难,需要老师们手把手指导和纠正。此外,寒冷的气温也是乐团面临的一大考验。演奏时,孩子们不仅要在寒冷的环境中长时间站立,还要克服铜管乐器被冻住后,吹不响或者吹跑调的问题。

 为了完美地展现这1分58秒的“声行合一”。孩子们每天都冒着严寒在室外训练半个小时以上,通过不断练习,他们逐渐适应了演奏环境,联排表现得一次比一次好。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张海迪观看了扬帆管乐团的演奏后,感动地称赞:“音准特别好,演奏得特别棒,你们太棒了!”

 训练中,每当询问孩子们苦不苦,累不累,他们都会回答:“苦,累,但是值得!”他们认为,能够参与冬残奥盛会,这份荣耀就值得全力以赴。

;

求:北京残奥会开幕式闭幕式nbc版的字幕

http://www.sina.com.cn和周涛:开幕式的那一天 (2008-08-23 20:43:44)

标签:奥运 中国队 体操 娱乐

8月8日,收看了央视转播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观众都会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那个曾经13年出现春节联欢晚会以及诸如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国庆五十周年等国家级大型庆典上的声音。“周涛”,喜爱她的观众开始在记忆中搜索这个沉寂了一段时间的央视花旦……

对于成绩,她不沾沾自喜;对于失误,她不开脱躲避,周涛为您坦述——开幕式的那一天

角色一:供职于北京奥组委

2005年5月,周涛正式被借调到北京奥组委,负责新闻宣传部新闻中心的工作。而为了这一纸调令,周涛深思熟虑了半年的时间,“一直在犹豫,当时正值我主持工作最黄金的阶段,无论从年龄、精力、经验都处在一个很好的状态,如果放弃,确实可惜。”最终,她说服自己的理由是奥运会的吸引力,在北京奥组委工作,如果奥运会结束后,自己状态好的话,还能够胜任。就这样,周涛出现在了北京奥组委的工作团队中。

由于大学学的专业是新闻播音,毕业后又做过新闻播音员和**,所以骨子里的那份新闻情结令周涛在新闻中心的工作干得有声有色,于是在2006年10月,她又被借调到更重要的岗位——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运营中心,负责开幕式现场大屏幕图象和字幕制作以及与北京奥林匹克电视有限公司(BOB)的合作。

可别小看字幕这部分的工作,它要有特殊的格式、字体、显示方式,要提前做好,而这整个300多屏的内容要周涛一个个地去做,一个个地去审,确保万无一失。但其间又很有变数,“比如,对于出席开幕式的国家和地区,由于文莱报名时间晚了,国际奥组委给了它一个小小的惩罚,不让它出席开幕式,所以我们就得将有关文莱的屏撤掉,还要修改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的讲话,将其中出席北京奥运会的国家和地区的数量从205个改为204个,一改就是法、英、中三种文字。可随后又说恢复,就这样来来去去修改了好几次,直到开幕式当晚7点左右还没确定下来。可那时我必须要为开幕式候场了,只好将工作交给我的助手,让他来完成。”

而这仅是周涛繁复工作的一个缩影,从今年春节过后,周六,周日对于她来说仅是一个星期几的符号,并没有真正的含义,尤其到了开幕式前两个月,早晨9点半来到单位,处理完日常工作外,还要到鸟巢等到开幕式演练结束后才能回家,夜里12点以前家人就别想奢望见到她的身影。“心理压力太大了,不是有人说‘开幕式的成功就是奥运会成功的一半嘛,’所以我们团队中的每个人都怕自己的环节上有任何闪失,责任感和荣誉感在一直支撑着我们。”就是这样一支不用扬鞭自奋蹄的队伍为全世界奉献了一场精美绝伦的开幕式。

角色二:桥梁、顾问

按照国际奥委会的饿规定,一些核心机密在开幕式举行之前是不可以向外透露的,直到开幕式前一天8月7日的晚上,作为特权转播商的中央电视台还不知道包括最后一棒火炬手、如何点燃主火炬的秘密、这也就意味着在开闭幕式运营中心工作、签过保密协议的周涛是央视转播团队中唯一一个最了解开幕式内幕的人,所以周涛责无旁贷地担负起转播顾问的角色。通过了解到的创意过程,在场地上的表演形态,届时BOB 会提供怎样的画面等信息,从而提出很好的建议,比如在放飞和平鸽这个环节会演唱一首时长3分钟的歌曲,但歌并不是此节的重点,重要的是国际奥委会规定的这个传统仪式,所以撰稿在此时就应该加进一些仪式性的语言,而不是让观众在那里静静地听歌。

在保守秘密的前提下,周涛尽最大的努力,将自己所了解的开幕式的信息尽可能多地传递给央视的导演组。事实证明,这种桥梁和顾问作用在电视转播中确实收到了成效,解说和电视画面配合得很到位。

角色三:开幕式解说

在家门口做奥运会开幕式的解说,用周涛的话说,之前想都没想过,因为自己就从没做过体育赛事的开幕式,而且历届奥运会开幕式的解说工作都是由台里体育频道完成。不料想,7月下旬,离开幕式召开仅有半个月左右的时候,这个大馅饼掉到了周涛的头上。

幸福的感觉自不用言表,但既要与开幕式搭档孙正平沟通解说风格,又要为台里转播提供翔实的资料,自己手头还有一大堆奥组委工作需要处理。所以一些参赛国家的情况根本无暇顾及,那时的周涛真恨自己分身乏术。

时光如白驹过隙,开幕式倒计时的日历来到了零天。在我们普通人的眼中,但凡当天晚上有重要的任务,一般都得在前一天晚上睡个好觉,以便精神饱满地出现在屏幕上。但8月8日早上7点半,一阵清脆的电话铃声就将只睡了四五小时的周涛唤醒,原来是领导的电话让她赶紧处理一下罗格主席讲话的内容。这岂能耽误,起床、洗漱、冲出家门,周涛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办公室,收邮件、核对、修改,转眼就到了要去鸟巢的时间。

来到鸟巢,忙活了一上午没顾上吃饭的周涛开始感觉饥肠辘辘,偏偏那天因为证件的问题门卫保安怎么也不让工作人员的盒饭运进去。无奈之下,大家只好将希望寄托在场里的售卖点。可来到售卖点一看,人家还没开始工作。苦啊,看来只能用办公室里的可乐对付一下了。

还没等将可乐喝完,问题接踵而至,先是对个别的国家名进行修改,紧接着又得确认现场与BOB的信号通路是否保持畅通。这对周涛来说可是头等大事,如果BOB的信号中出现短暂的黑屏或其他问题,那受影响的可是全球40亿观众。

所以周涛在解说的间隙还关注着场上大屏幕的滚动播出,“我最担心的是国际奥委会和北京奥组委两位主席的讲话与我们出的字幕不吻合,因为罗格在现场讲话分明用的是法语和英语,没有翻译,听不懂的现场观众就只能通过字幕来了解,所以字幕出的时间要与罗格的讲话十分吻合才有效果。正好那个时候我没有解说,就使劲地盯着现场的大屏幕,生怕有一丝纰漏。”还好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着。

由于开幕式之前还有一个连线,为了让观众忽略自己的疲惫的神态,化妆是最好的补救办法。趁着化妆后的一点宝贵空隙,累得自己没有食欲的周涛强迫自己吃了两快巧克力,这两快巧克力也成了周涛在开幕式当天唯一吃的食物。

18点,周涛终于第一次拿到了开幕式解说最终的脚本,但留给她的只有短短一个半小时,这在她10余年的主持生涯中还是头次遇到。显然,要想细读脚本已不大可能,只能走马观花。

19点45分,电视中传出了“中央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声音,此刻充斥着周涛神经的只有激动、兴奋、没有丝毫的紧张。尽管她对开幕式演出的内容熟得不能再熟了,甚至都可以背出所有环节,但她依然被现场感动,以至于在升国旗时周涛情不自禁热泪盈眶。正是这种民族自豪感支撑着周涛克服高温高湿的天气状况,克服口干舌燥,消耗着两块巧克力产生的能量与自己的低血压抗争。

但人的生理忍受是有极限的,在进行到入场式这个环节,有一段时间周涛觉得自己的口和脑有些不合拍,导致了小失误的出现。对此,周涛并没有避而不谈,“有客观原因的存在,但这不足以成为借口。马上意识到出现失误后,我在心中反复告诫自己,一定要放慢语速,决不能再有失误出现。不过,我还是感觉很遗憾。”有了这样的告诫后,经验丰富的周涛马上从失误的阴影中走了出来,与搭档孙正平一同出色地完成了开幕式的解说工作。

精疲力竭的周涛在开幕式结束后,在转播席上坐了足足20分钟,如释重负的她此时才想起从下午3点多就一直没有喝水。不是当时不想喝,而是不敢喝。这种直播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要想去卫生间,别想,只能忍着。见有两瓶矿泉水在旁边,周涛顿觉久旱逢甘霖,一瓶都没放过。矿泉水似乎给她注入了力量,周涛重又打起精神去看望、感谢自己的团队。回到家已是9日凌晨2点多,此时她才能在温馨的家里一个人静静地翻看领导、朋友发来的问候短信。

角色四:思考者

周涛在北京奥组委的工作将随着9月17日残奥会的闭幕而画上一个句号,细细品位这3年来所走过历程,她自言颇有收获。“原来在台里做主持人,一般是在节目相对成熟的时候才进入,前面节目组所做的准备不需要介入。但在奥组委,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比如一个创意从诞生到怎么通过技术、艺术来实现,再到后面在演练中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整个过程,我都要参与其中。无形之中就是对自己的一种锻炼。”

不仅在开幕式的运营中自己的工作能力得到历练,团队中的同事的奇思妙想也给周涛以启迪。为什么观众都说开幕式成功,它到底成功在哪里?平时就爱问个为什么的周涛开始认真思考这个似乎跟她无关的问题。"记得我们舞美设计总监马克·菲舍儿这样评价我们开幕式,‘这次开幕式演出屏弃了传统舞台艺术和舞台装置的概念,而运用了大量后工业时代的先进技术及视角’,于是,观众可以看到很多个视觉符号的组合搭建,这种立体的,多媒体的展现风格会是将来舞台、电视表演的一个趋势,本届奥运会就是对这种模式在最大范围内的尝试。”

既然有了这样的认识,开幕式为什么成功的问题就迎忍而解,“例如开始阶段击缶这个环节,大家都认为有气势,但如果仅是简单地把鼓换成了缶,它不足以成为焦点,但是改变了它的表现形式,缶会发光,就马上令人耳目一新了,这是科技在做后盾,其实还有很多高科技带来的视角感受可以运用到节目中,只是我们没有去尝试,而且通过与张艺谋、李安以及马克·菲舍儿等一流设计师的合作工作,令我的视角更宽广。”这种宽广自然使周涛联想到央视的重头戏春节联欢晚会,对于年年要创新、要突破、但有时又难以找到切入点的春晚来说,奥运会开幕式的表现形式无疑给春晚带来了启示。

角色五:母亲

没有加班费,没有误餐补助,劳累到了夜里一两点只发一个餐包:一瓶矿泉水、一个面包、一带榨菜、一根火腿肠就是里面全部的“家当”,再加上工作是连轴转,周涛重复了她在高考时的最瘦阶段,1。68米的身高体重还不到50公斤,也就难怪两岁多的女儿会对她说;“我不喜欢妈妈拉,妈妈能不能不去上班?”

看着女儿渴求的目光,周涛真不知该怎么说才好,只能用福娃贝贝来宽解,“我女儿喜欢福娃,尤其喜欢其中的贝贝,每天总是将贝贝抱在怀里。我就对她说,妈妈是为福娃工作去了,多光荣,多骄傲啊。等妈妈为福娃工作完了,轻松了,就能陪你拉。”听妈妈这么一说,刚才严肃的小脸终于有了笑容,“带我向贝贝问好。”女儿稚嫩地说道。

8月9日,周涛终于可以在家陪心爱的女儿,对于这宝贵的一天,女儿欢天喜地地叫道:“妈妈今天轻松喽。”但这轻松是短暂的,8月10日,周涛又出现在了开闭幕式运营中心,为残奥会的大屏幕字幕做起了准备

北京冬奥会可以看回放吗?

北京冬奥会可以看回放。2022冬奥会回放平台一,CCTV5。2022冬奥会开幕式回放平台二,咪咕视频。2022冬奥会开幕式回放平台三,央视频。

主题口号

2021年9月17日,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主题口号正式对外发布——“一起向未来(Together for a Shared Future)”。

“一起(Together)”展现了人类在面对困境时的坚强姿态,指明了战胜困难、开创未来的成功之道。“向未来(for a Shared Future)”表达了人类对美好明天的憧憬,传递了信心和希望;“一起向未来(Together for a Shared Future)”是态度、是倡议、更是行动方案,倡导追求团结、和平、进步、包容的共同目标,是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奥林匹克精神的中国宣扬,表达了世界需要携手走向美好未来的共同愿望。

小学生观看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心得体会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到底应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生观看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生观看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心得体会1

 3月4日,2022北京冬残奥会在鸟巢盛大开幕,再次上演中国人的浪漫。如果奥运会选出的是人类最巅峰的身体,那么残奥会决出的就是人类最不屈的灵魂。奥林匹克向残疾人敞开平等的大门,让奥运会不仅仅是体育竞技的赛场,更有着呵护生命的要义。下面我们一起回顾北京冬残奥会上温暖与感动的瞬间。

 1、残疾人合唱团齐声唱响我和我的祖国

 在迎国旗入场环节,现场的残疾人合唱团和两侧的24名青年学生,以无伴奏的方式唱响我和我的祖国,共同唱出对祖国的热爱。

 2、手语唱响国歌

 开幕式上,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伴随着庄严的国歌,现场的听力残疾人,用手语深情地唱着国歌,表达着自己的爱国之情。

 3、冰壶倒计时

 在倒计时环节,轮椅运动员将冰壶推出的那一刻,倒计时数字10至1在赛道上亮起,到冰壶正中大本营时,倒计时刚好结束。冰壶倒计时充满了科技感和梦幻感。

 4、手手相传的残奥会会徽

 在残奥会徽展示环节,两个孩子在一位盲人的手心画出了残奥会会徽,这枚小小的会徽手手相传,场上所有的人手中都有了残奥会徽。手手相传的残奥会徽也把残奥精神和希望传递出去。

 5、盲人运动员点燃主火炬

 主火炬台由我国盲人运动员李端、残奥会4枚金牌获得者点燃。在摸索中,在全场的加油声中,李端成功将火炬嵌入主火炬台。北京冬残奥会和北京冬奥会主火炬点燃的方式完全一样,也体现了真正的平等。

 小学生观看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心得体会2

 3月4日晚,五彩斑斓的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在鸟巢盛大上演。而在近一个半小时的开幕式直播中,来自北京市健翔学校的.教师刘丹用流畅的手势和温暖的笑容,为电视机前的听障人士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解说”。在接下来的冬残奥会比赛中,她将和学校手语翻译团队的其他4名老师继续投入到体育新闻的“无声播报”中。

 “留给我的准备时间其实不多。”刘丹回忆,在接到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的手语翻译重任时,距离开幕只有十几天的时间。虽然曾多次参与过大型活动、重要会议,也在2021年承担了东京残奥会开幕式的手语翻译工作,刘丹还是有点儿紧张。此外,各个代表团名称的翻译也有不小的难度。为此,她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出场的各代表团为模板,对照国家通用手语词典将每个国家的译法反复练习。

 真正拿到开幕式解说词已经是开幕当天的傍晚了。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刘丹迅速熟悉着解说词,梳理着流程,并重点翻看了中国代表团的信息,紧张的心情安定了不少。晚上8时,她精神饱满地坐在了演播室中,以双手言心声,将开幕式上的精彩瞬间一一“讲”给听障人士。她还不时用余光瞥一下屏幕,调整着自己的坐姿和状态。

 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然而,在视障运动员李端摸索着点燃主火炬时,刘丹本有些安定的心情又紧张了起来。那漫长的一分钟里,刘丹内心也在做着挣扎。“对于手语翻译来说,我们的原则是如实传达说话者的语意,是不能表达自己个人想法的。”刘丹说,那段空白里,解说员虽然一直没有说话,但现场确实是有声音的,观众都在为李端加油。这个声音要不要翻译出来?没有绝对的原则。刘丹几经考虑,还是缓缓伸出手,握拳,比出了“加油”的手语。“现场的氛围让我觉得,我应该把‘加油’的动作打出来。”

 “在这一刻,从这一刻,我们一起守护这心中的一团微火,一起守护这触手可及的一片光明。”伴随着最后一句解说词,刘丹的开幕式翻译工作也告一段落。不是业内人士可能注意不到,在翻译“守护”这个词时,刘丹特意将手向胸口紧紧贴了贴。“没有技巧上的思考,完全是情感上的本能反应。”刘丹说,手语通常可以根据实际场景做一些微调,这也让手上的动作有了更多的温度。接下来,刘丹还将和同事继续投入到体育赛事的新闻报道中去。“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工作,将听障人士和健听人之间的隔阂打破,为听障人士架起一座桥梁,让他们也能更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接受对等的信息,同享运动盛会。”

 小学生观看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心得体会3

 3月4日晚,冬残奥之花在国家体育场“鸟巢”绽放。

 冬残奥会开幕式的舞台中央,几名视力障碍的孩子拿着画笔,泼洒出热烈鲜艳的颜色和可爱的笑脸。他们稚拙的作品被叠印到鸟巢现场巨大的“画布”中,90名舞者翩翩起舞,把颜色尽情挥洒到天地间,最后,呈现出2022冬残奥会圣火雪花的图案,伴随《冬奥之花多美丽》的音乐,圣火缓缓升起在鸟巢上空....

 这个环节拥有一个浪漫的名字——《冬残奥圆舞曲》,它的创意来自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张海迪的建议。

 而这些演员中,约有一半来自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听障舞者。

 “开口说话”的舞蹈鞋

 为了这朵绽放的雪花,舞者们已经排练了三个多月。

 11月30日至1月2日,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驻地进行前期训练;1月3日至1月22日,前往大兴北京市残疾人文化体育指导中心进行封闭集中排练;1月23日转场到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下称“体管中心”),进入模拟场地排练阶段,这也意味着,进入了高强度的训练阶段。

 这期间,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30位聋人演员还承担了央视春晚和北京春晚的演出任务。

 时间拉回到2月13日凌晨1点,距离冬残奥开幕还有19天,位于顺义体管中心的场地依然灯火通明,临时搭建的十米高台上,编导裴云用麦克不断喊着指令,演员们在手语老师帮助下调整着自己的位置。

 面对这样高强度的排练,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舞蹈一队的聋人演员魏菁阳习以为常,她打着手语告诉记者:“我们通常是早上9点排练到晚上11点,如果是在这个模拟场地排练就会排练得晚些。然后,每天工作人员会在群里发各个节目第二天的排练时间和场地。”

 记者注意到,提及《冬残奥圆舞曲》的结束时间,她们的言谈中总是会出现“拉晚”两个字。

 “拉晚就是没有点儿,直到完成当天的排练任务,最晚一次是到两点。”一天的排练,魏菁阳已经很疲惫,匆匆喝口水,又回到了排练场上。

 模拟场地是三个训练场馆中最大也是最冷的一个,演员都穿着厚厚的长羽绒服,舞蹈中有很多翻滚动作,需要演员躺在地上去完成,一晚练下来,地面已被擦的干干净净。更让人心疼的是,长时间排练下来,大部分演员的舞蹈鞋都磨破了。

 “你可以看看刘巧的舞蹈鞋。”艺术团三队演员徐可心捂住自己的脚趾头调皮地说,舞蹈三队演员刘巧的舞蹈鞋已经可以开口“说话”了。

 其实,艺术团新买的舞蹈鞋早早就到了基地,但没有人去换新鞋,不是不喜欢,而是磨损得太快,这样可以节省一些。

 “这是我们的战绩,我们要坚持到最后一刻。”演员们纷纷秀出了自己的战绩,而同样被她们视为战绩的还有腿上、胳膊上、腰上的淤青。

 魏菁阳翻看着手机里的照片,“我们刚开始练,身上被椅子硌的到处是淤青,感觉身体都不是自己的,睡觉都能疼醒。”

 记者了解获悉,《冬残奥圆舞曲》需要演员通过旋转椅子完成舞蹈动作,椅子和人如何协调一致,如何控制好旋转,就成了舞蹈的关键,也是训练难度最大的地方,这需要长时间不断地练习和磨合,才能形成人椅一体。艰苦的训练,身体的疼痛,也有演员为此流泪,但最后大家都坚持了下来,没有一个人退出。

 “为了祖国、为了冬残奥的信念,大家互相打气,让大家都坚持了下来。”魏菁阳坚定地说。

 让平凡生命极致绽放

 在舞蹈情境上,《冬残奥圆舞曲》立足于雪花纷飞的冬季背景,采用了三段式结构:开篇描绘银装素裹、洁白无瑕的冰雪世界;中段雪花漫天飞舞,尽抒随境而舞、随心而歌的坚韧信念;末尾徜徉于充满生机的未来,呼唤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为了首次在残奥会上的亮相,除了演员外,幕后的很多工作人员同样演绎着“呼唤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场景。

 谈起《冬残奥圆舞曲》,编导李文倩非常兴奋地拉着记者一路小跑去欣赏她们用一根根牙签摆出的各式各样的雪花造型,每根牙签就代表了一名演员,“我们这个舞蹈俯瞰才是最好看的,只有在裴导那个位置才能看到整个雪花的造型,并单单就这个节目的雪花造型,我们就曾想了100组。”

 手语指挥刘倩是艺术团的化妆师,团里两个舞蹈老师都被借调导演组了,她临危受命担起了手语指挥的角色。

 她同时也是两个女孩的妈妈,“我回去要用这些照片教育我的孩子,演员穿着这么厚的衣服,在这么冷的场地排练,多艰苦,她们只看到了电视上光鲜的一面。”

 看着演员训练的照片,已经两个月没回去看孩子的刘倩,心里还惦记着回去怎么教育孩子。谈起演员训练,刘倩也是感慨万千,“艺术团的精神在这些演员中传承了,魏菁阳、祝悦她们不管训练多苦多累,都咬牙坚持。”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是艺术团一代代演职员保持的精神,潜移默化地在她们中传承。

 作为编导之一的李文倩,同样借调于艺术团。她有两个活泼可爱的儿子,爱人是位外交官,长期驻外,两个年幼的儿子只能扔给父母照顾。提起孩子,在演员面前表现格外坚强的李文倩还是没能忍住眼泪,“我是一个不称职的妈妈,对孩子充满愧疚,忙完活动,就想好好陪陪他们。”

 据记者了解,《冬残奥圆舞曲》的中心思想是同心圆,它有着中国古老的哲学寓意,包含着人和人的团结、友爱、携手向前,这个中国最古老、最质朴的情感。如今,这些舞者和幕后的英雄们,在舞台上,准确诠释了“以生命的绽放”的主题,舞台下,她们自强不息、突破自我,展现了残疾人对“更美好的生活、更包容的世界”的不懈追求。

 此外,在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上,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邰丽华带领数十名残疾人表演者用手语“唱”国歌……她们以温暖而充满力量的演绎,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残疾人的风采,向残奥精神致敬。

 这画面,无声,却震撼人心。